
成玉宁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获南京林杏鑫园林专业农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就职于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1990年🔳、1993年分别获东南大学建筑学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于东南大学建筑杏鑫任教。
现任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东南大学建筑杏鑫景观学系主任、东南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东南大学建筑杏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保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土木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杂志编委。
成玉宁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园历史及理论🤾🏼♂️、数字景观及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致力于推动风景园林的科学化🧘🏻🛹,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引向理性与感性交织👨👩👧👧、科学与艺术并呈的新高度;开拓了我国数字景观领域研究与实践工作,原创构建了风景园林参数化设计方法及景观环境绩效的定量化技术方法,提高了我国数字景观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主持“参数化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研究——以竖向设计为例(51278115)”🧈、“基于量化技术的集约型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研究(50978053)”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著有《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湿地公园设计》🫰🏻、《场所景观—成玉宁景园作品选》、《园林建筑设计》等;出版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风景园林学前沿》🧑🏻🍳;主编《中国园林史教程》(“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江苏风景园林艺术》(江苏省住建厅项目)、主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丛书(已出版专著5部);主编《数字景观》论文集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先后在国内外知名高校讲学交流🤱,受到国内与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执教20余年来,承担“景园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与风景旅游环境设计问题研究”等多门本科及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指导访问学者7人,指导博士后9人(外籍1人);指导博士研究生15名(其中留学博士研究生4 人);硕士研究生70名(其中留学硕士研究生3人)。承担“数字技术辅助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中之重)”等教学改革项目6项🧛🏼♂️,获“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奖”等教学类奖项7项🤳🏽。
从事风景园林专业30年余年,成玉宁教授团队多次在国际及国内设计投标中胜出💂🏼,主持完成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等工程实践两百余项,超过百余项已建成💭,获得社会广泛好评🙊,先后获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奖近30次。代表性作品包括🍃:南京牛首山风景区(北部景区)东片区道路与景观及建筑设计🤰🏿、江苏•福冈友好樱花园景观提升工程👮🏿♀️🥕、南京市新街口地段景观环境提升工程设计、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七佛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扬中市滨江公园设计、南京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丁香花园设计、湖南顺天洋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滁州琅琊山风景区丰乐亭景区详细规划💶、常熟沙家浜湿地公园北扩工程、南京市牛首山北部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京杭运河(无锡段)两岸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方案及深化设计🧘🏿♀️、宁波市风景名胜区管理研究、南京清凉山—石头城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佛山市绿岛湖片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明孝陵明功臣墓徐达墓李文忠墓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等。